首页
电子娱乐平台注册送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电子娱乐平台注册送 > 新闻动态 > 1965年毛主席上井冈山,汪东兴发现一人万分惊讶,主席:为他调岗

1965年毛主席上井冈山,汪东兴发现一人万分惊讶,主席:为他调岗

发布日期:2025-04-13 13:25    点击次数:170

1965年,毛泽东再次踏上了井冈山的土地。

与毛主席同行的汪东兴等人,乘坐汽车驶向宁冈县井冈山。到达位于山腰的茅坪八角楼后,毛主席并未下车。这座八角楼是他曾经工作生活的场所。他让车绕着八角楼缓缓行驶,目光始终凝视着这座建筑,心中涌起对往事的深深回忆。

1928年,黄洋界见证了一场关键战役。毛主席抵达后,迅速登上山顶,向随行人员介绍道:“当年,我们凭借这里的复杂地形,经过多次战斗,成功击退了敌人。”他指着周围的山峰,回忆了那段历史。

毛主席曾对汪东兴说:“东兴同志,你去那边检查一下,看看那些旧时防御工事是否还留有痕迹。”

汪东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前往查看过去共同建设的项目,随后向毛主席报告情况。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汪东兴一直陪伴在毛主席左右,负责他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这位人民领袖的行程安全无虞。

在毛泽东重返井冈山期间,汪东兴在安保队伍中意外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一发现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他迅速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主席随即指示:“马上调整他的岗位,代表我去探望他,了解他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陈兴发是一名老红军战士。粟裕和萧劲光两位将军都曾误以为他已经阵亡。

陈兴发的早年生活与众多红军战士的经历颇为相似。他于1913年出生在江西省贵溪市古港镇裴源村的一个贫困农家,父母以务农为生。由于家境困苦,陈兴发从小就跟随父亲从事农活和狩猎。由于无法负担学费,父母便让他跟随一位四处漂泊的武术师傅学习拳术。

1929年,方志敏作为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和贵溪县委书记,率领革命队伍抵达裴源。当时,满怀激情的陈兴发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加入红军队伍。

即将启程远行之际,他的武术教练郑重地叮嘱道:“务必铭记,红军是咱们穷苦百姓的军队,他们致力于消除世间不公,为贫苦大众开创安宁,投身这样的伟业,意义非凡!”

陈兴发牢记师父的叮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征程。

陈兴发离家不久,他的家人就遭到了反动派的迫害,全部遇难。陈家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那年起,年轻的陈兴发投身革命,四处征战,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故土。

陈兴发曾是红7军团19师56团特务连的连长,直接听从粟裕和萧劲光等高级指挥官的指挥。

在战场上,陈兴发毫不畏惧,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他运用自己多年练就的武艺,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在一次交火中,敌军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造成严重伤势,血流不止。目睹这一幕的战友们都以为他难以生还。

陈兴发大难不死,康复后立即归队,继续追随陈毅在赣粤边区的游击队,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讯极为困难。陈兴发曾经的上级粟裕和萧劲光都误以为他已战死沙场,对他的“牺牲”深感痛惜和哀伤。

事实上,陈兴发始终坚守在抗战前线。全面抗战开始后,南方红军游击队重组为新四军,陈毅先后担任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和军长等重要职务。陈兴发作为陈毅的贴身警卫,不仅负责保护工作,还承担了大量机密任务。他的行动极为隐秘,即便在新四军内部,许多战士也难以掌握他的具体去向。

陈兴发一直追随陈毅,经历了抗日和解放两场大战。随着上海解放,陈毅出任了这座城市的首任市长,同时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

陈兴发在革命中贡献卓著,随陈毅抵达上海后,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第一招待所所长,同时兼任华东军区交际处副处长。

陈兴发本可以继续跟随陈毅,为上海的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

陈兴发在军队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已经很久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尽管家乡的亲人已不在人世,他依然渴望返回江西,投身于家乡的发展。陈毅和曾山等领导曾试图挽留他,劝他留下,但陈兴发心意已决,坚持要回到江西,参与家乡的建设。

陈兴发的决定得到了组织的理解和支持,这位老红军最终选择返回故乡江西生活。

陈兴发曾担任贵溪县武装部副职,在多次战斗中受伤近十次。面对新的工作安排,他主动选择前往偏远地区。被派往宁冈县时,他坚定表示:“我自愿去边区山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宁冈县政府为陈兴发安排了职位,他回应道:“我曾是军人,现在依然是。军人就要听从指挥,遵循党的指示。我愿意从事实际工作。”

他放弃了在政府工作的机会,选择加入县供销社。在那里,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与同事们一同跋山涉水,深入各个村庄。尽管年事已高,他的身体状况依然出色,这让许多年轻同事都对他赞叹不已。

1965年,毛主席再次访问井冈山期间,陈兴发在宁冈县任职,被指派为外围警卫队的副负责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汪东兴认出了这位老红军,感到非常意外。他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提出要调陈兴发去更好的岗位时,他婉拒了。陈兴发表示:“许多战友牺牲了,连遗体都没找到。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满足,没什么困难。”

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职位谋求特权,在长期的工作中,始终与普通员工平起平坐。

1966年,老红军陈兴发在五十多岁时正式退休,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陈兴发获得了党组织提供的上万元建房资金,当被问及对新房的期望时,他仅表示“有个地方住就满足了”。到了晚年,他依然保持着这种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

粟裕得知陈兴发还活着时,感到非常意外。他与朱德元帅聊到陈兴发时,常常流露出深深的遗憾。1977年,陈兴发随同中共江西省委和省军区组织的全省红军长征老干部前往北京,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的遗体致敬。

陈兴发到北京时,特意去见了粟裕。粟裕见到他后非常意外,没想到他还健在,而且还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看到老部下过得这么好,粟裕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陈兴发在晚年得到了党组织的悉心照顾,他的人生信念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他的子女们通过自身奋斗,纷纷投身于保卫国家的光荣事业中。

1980年,陈兴发去世,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永久记录在历史中。

#百家说史品书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